2015年中國的電動汽車出貨量和銷售額都呈現出了明顯的上升趨勢,這也讓特斯拉、寶馬等汽車巨頭瞄準了中國內地市場。然而,2016年剛剛開始,電動汽車在1月的銷售量和產量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跡象。據業(yè)內人士分析,這一問題的出現,與電動汽車補貼額度調整和推薦目錄的縮水有很大關系。
在2016年最新出臺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中,可以看到,新版本的推薦目錄中只有247款車型,且客車占到了其中的七成以上。這也就導致原本在目錄中的一些小型汽車的車型不再享受補貼政策,沒有了補貼,企業(yè)就會停止該種車型的生產,這也是直接導致國內電動汽車銷售量下滑的重要原因。截止到1月底,國內電動乘用車減產量已經達到了1.77萬輛。但相關調研員介紹說,這一情況其實是電動汽車技術向專業(yè)、環(huán)保方向發(fā)展的必經階段,只有嚴格篩選推薦目錄中的車型,才能夠整頓部分企業(yè)騙取國家環(huán)保補貼的問題,更加有利于國內專業(yè)車企的正確發(fā)展。
除了推薦車型的減少,電動汽車補貼額度的調整也是讓國內電動汽車銷量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盡管2016年電動汽車的補貼仍然是采用了純電動里程的劃分依據,但補貼額度要小于往年。從技術方面來看,小于150公里巡航里程的電動車補貼由3.15萬元降至2.5萬元,這也促使車企從技術方面入手盡可能的加大電動汽車的續(xù)航能力。這一消息對汽車企業(yè)來說可能是催促轉型的鐵令,但對優(yōu)異購買電動汽車的消費者來說,卻是一個值得稱贊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