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人工智能圓桌論壇舉行 四位大咖論道AI

2017-04-05 09:56 來源:美通社 作者:SWEET

毫無疑問,人工智能已是最具變革力的發(fā)展趨勢之一,在3月31日舉行的2017英特爾中國媒體紛享會上,以“The NEXT:走進人工智能時代”為主題的圓桌論壇激起激烈的觀點碰撞,諸多熱點話題得到進一步的探討和解讀。

現在談數據洪流、談大數據是恰逢其時。人工智能在今年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也可以把它形容成進入一個爆發(fā)期,進入了快速發(fā)展期的元年。

可能是需求最迫切的,又能得到國家政策認同的地方,往往是產業(yè)突破的機會。其中的關鍵點有兩個非常重要,一個是信息的收集和感知能力,一個是信息的分析、挖掘、深度處理能力。

鄧志東人工智能專家、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人工智能是數據驅動的,數據的價值需要深入的挖掘。人工智能其實現在還是處在弱人工智能的階段,應該是非常初步的,就是起步階段。如果沒有大數據的支撐,沒有數據洪流,現在人工智能是做不了太多事情,達不到人類水平,還沒有革命性的進展。

很多應用領域、垂直細分領域都需要布局人工智能的產品,人工智能前沿技術需要去探索。

宋繼強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

人沒有時間和能力處理這么多數據,必須依靠人工智能。要讓機器以一種智能的方式對外界的反應做出相應的反饋,要求具備三個能力,一是要有采集外界刺激的能力,要有感知的能力,二是怎么做出對外界的反饋,三是有很多好的算法。

人工智能現在處于爆發(fā)前夜,但是對整個發(fā)展長河來講還屬于早期。人工智能的突破點是靠深度學習推動了視覺領域的突破和自然語言識別的突破,這兩個領域推動的產業(yè)會率先落地。

項立剛通信專家、720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創(chuàng)始人

第七次信息革命是智能互聯網、移動互聯、智能感應、大數據和智能學習共同整合起來的一個新能力。

人工智能還處在刺激和反應的階段,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大數據。通過大量的刺激、反應,這個過程中逐漸形成一個邏輯判斷能力。再往后走就是生命密碼,生命密碼就可以遷移,這樣的能力可以遷移到不同的產品或者技術里面去。

談數據洪流:人工智能釋放數據價值

人工智能的發(fā)展關鍵在于數據洪流的驅動,作為各個領域的專家,嘉賓們對數據洪流也有著深刻體會。

“以前我們想產生數據挺不容易,現在僅僅用智能手機拍一張照片,就能輕松地把數據從物理世界帶到數字世界。而現在數據的產生是源源不斷的,人本身已經沒有時間和能力處理這么多數據,就必須依靠人工智能,否則就會被數據淹沒?!彼卫^強通俗易懂地講出了自己的看法。

記者出身的申江嬰認為“數據洪流”這個詞很有創(chuàng)意,他回憶起上世紀90年代在報道里常用的“信息爆炸”一詞,并直言現在看起來這樣的說法并不準確,而隨著互聯網等一系列新技術的發(fā)展,“信息爆炸”才真正產生,現在談“數據洪流”恰逢其時。

鄧志東認為,信息化也就是數字化、網絡化的發(fā)展,大數據的涌現是很明顯的,而人工智能也是數據驅動的,所以數據的價值需要深入挖掘,“我有一個深刻印象,比如無人駕駛,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以及導航數據等,這是非常龐大的數據,要應對這種挑戰(zhàn),就需要人工智能技術的發(fā)展。”

“我們迎來第七次信息革命,它是智能互聯網、移動互聯、智能感應、大數據和智能學習共同整合的新能力,各種力量會像洪水一樣洶涌而來”,項立剛表示,“這場革命到來的時候不僅生活方式會改變,我們的哲學、倫理、道德、文化等都會改變。“

談發(fā)展階段:目前仍屬初期

數據洪流為人工智能提供豐沃的成長土壤,前景也非常廣闊,而放眼當下,它究竟處于怎樣的發(fā)展階段?

宋繼強表示,不同的人對人工智能有不同的解讀,從內部決策、對外界做出反饋這個維度講,人工智能已經到達一個突破點,但整體而言,人工智能的發(fā)展還屬于早期,還需要以技術升級實現產業(yè)升級。

申江嬰認為,人工智能處于快速發(fā)展期的元年。他從三個維度闡釋自己的觀點:大數據領域,目前處于信息過載狀態(tài),就需要精準分析和挑選;物聯網的發(fā)展,對人工智能的需求愈發(fā)強烈;人工智能已經成為一個地區(qū)、一個行業(yè)甚至一個國家的戰(zhàn)略競爭力。

“人工智能還處在弱人工智能的階段,是非常初步的”,鄧志東表示,“如果沒有數據洪流,人工智能做不了太多事情。如果有完備的大數據,選好特定的應用場景,它確實可以接近或者達到人類的水平和能力?!?/span>

項立剛也認為人工智能還很初期,從技術的角度來說是剛剛開始,“但是從產業(yè)來說已經看到未來很多的機會,我一直相信未來是有巨大機會的,現在需要踏踏實實做好第一步?!?/span>

談應用領域:無人駕駛、智能家居、機器人、虛擬現實……

雖然嘉賓們認為人工智能仍在初期,但前景毋庸置疑。人工智能到底會從哪兒率先落地?什么應用會成為人工智能的殺手級應用?

“最重要的就是選好特定的應用場景,選有完備大數據的場景。具體來說,比如物聯網或者人工控制環(huán)境的一些產業(yè),以及無人駕駛,我覺得這是有可能成功的商業(yè)落地的應用場景”,鄧志東表示。

項立剛認為,“技術是幫助改變我們生活的,讓我們生活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服務更好,活得更幸福。”他認為,智能家居和醫(yī)療領域,或將迎來人工智能的率先突破。

“產業(yè)突破和技術領先是兩個概念”,申江嬰表示,我們需要對產業(yè)、對需求有深度理解,“需求最迫切,又能得到國家政策認同的領域,可能往往是產業(yè)突破的機會?!?/span>

宋繼強表示目前人工智能的突破點是視覺和自然語言識別,這兩個領域推動的產業(yè)會率先落地,對于新興產業(yè)而言,虛擬現實、精準醫(yī)療等有著很大機會,以及無人駕駛、機器人等領域,都需要人工智能的突破和應用。

談如何突破:數據被多次“點名”

廣闊前景的實現離不開技術創(chuàng)新,哪些技術的突破能夠幫助人工智能向前邁一大步?

“人工智能的突破是靠很多有標記的數據訓練出來的,訓練好的模型只適合于這一件事,所以目前在技術方面突破一個是能夠跨領域”,宋繼強接著談到,“另外要讓人工智能真正走出計算機,現在有些應用還是捆綁在PC或者手機上,真正讓人工智能去接觸實際的各種設備就等于走出計算機,交互能力和真正環(huán)境中的適應能力都很需要?!?/span>

申江嬰認為重點在于產業(yè)鏈整合能力的突破,他特別點出兩個關鍵,一個是信息的收集和感知能力,另一個則是信息的分析、挖掘、深度處理能力。

鄧志東認為一是要人工智能產品與產業(yè)的發(fā)展,這方面大數據與應用場景特別重要;二是要人工智能前沿技術的探索,比如要做認知智能,現在所謂的人工智能,只有識別能力沒有理解能力。

“人工智能還處在刺激和反應的階段,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大數據”,項立剛認為現在還是要踏踏實實做好這第一步。他認為,計算能力、存儲能力和信息交互能力非常重要,需要憑此抽離出幾個、幾十個簡單的規(guī)則,使之成為人工智能某種意義上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生命密碼”,從而推動人工智能的發(fā)展。

作為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宋繼強最后表示,英特爾一直在人工智能的發(fā)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現在正從幕后走向臺前,將憑借全棧實力,通過技術創(chuàng)新實現真正的產業(yè)升級,降低使用門檻,推動人工智能的民主化,并多方合作推動人工智能發(fā)揮正能量。

互聯網技術 電腦電子

相關閱讀

暫無數據

一周熱門